的场景。
夜幕之下,太乙观山下的石碑旁,一个十几岁的小道士,背着褡裢,从山上悄悄下来,他走到石碑旁的时候,神情复杂地回头看了一眼,然后从怀中取出一个令牌,埋在了石碑旁边,又取出小刀,割断了一截头发。
“吾非太乙观弟子。”
他悄悄离去,脚步飞快。
温言站在不远处,静静地看着。
他认出来了,那是太乙观小弟子穿的道袍,之前去太乙观的时候见过。
按照太乙观的规矩,这种小弟子,其实还不算是被正式收入门墙,更多的是古时候延续下来的传统,给附近穷苦人家的孩子一条活路,有口饭吃,顺便在当地刷刷声望。
所以,一般等到16岁,就只有两条路,要么下山自谋生路,要么被正式收入门墙。
到了现在,各派虽然都还有这种类似的规矩,可执行起来就不太一样了。
像青城,是在外面建医馆,以医馆的名义资助吃饭上学都成问题的小孩。
武当那边则是,来了就有口饭吃,但是得干农活,自己去种地,种出来的东西,到饭堂之后,干活的人免费吃,不劳而获吃干饭的懒鬼不行。
后来随着时代发展,也为了维持这种可持续性,就有了给懒鬼的套餐,捐钱到这种免费食堂,可以在这里吃饭,每日也可以去听经。
主打一个穷有穷的法子,富有富的法子,反正最后吃饭都是大锅饭,都一样。
也就扶余山,还是传统点,依然还是把人带到山上,养大了送去上学,等到上完大学,或者没上大学,之后想怎么样全看个人想法和能力,就算下山也都还算扶余山弟子,没那么严苛的规定。
温言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