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不屑一顾。
实际上除了读过几十车书之外,他们去过十多个地方,见过战国四君子,大名鼎鼎的荀况不过是他们的师伯。
他们见过国家覆灭,见过奸臣忠臣跌宕起伏的一生,见过中原大乱,上过战场,和魏王、楚王、赵王曾同席而坐。
他们在一个有文化的国家浸润了半辈子,猛然间被挖到秦国,首先不满的就是秦国的风气。
尤其是这大秦酷吏的风气。
就是说,即便见惯了这世界上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心态都已经平和了。但是看着秦吏处置法律公务,他们还是看着不爽。
这和秦始皇有着很大的关系。
因为曾几何时,大秦的基层秦吏们他们的老大是一个刚愎自用、脾气特别大、看谁不爽就干谁的人物。
领导脾气不好,下面的官吏作为情绪的接受者,手中有着权力,很容易就把怒气继续往下传。
所以许多秦吏,尤其是从咸阳城出去的秦吏,基本上都是有这样的问题——戾气重。
不过也不能都怪秦始皇和秦吏集团戾气重,在战末秦初,经历了那么久一个长期的战争动乱、民不聊生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被践踏地一干二净。
整个民族都可能充斥着一些戾气,不说秦始皇,就是扶苏身上也可能带着些戾气。
真的就是那种莫名的愤怒,不知道到底去往哪里发泄。有些人选择了自己崩溃大哭一场发泄,但是很多人选择了把这个愤怒和痛苦向外排,就像是排脏水一样。
有一个人站出来外排脏水,污染了大家的环境,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随后,第二个、第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