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
历经十几年的休养生息,昌国经济缓和,农业快速发展,人口迅速增长,百姓生活水平提高,长安城也发展为大昌不夜城,人口多达百万,并实行坊市制度,便于管理。
然则平静的表面下暗流涌动,山雨欲来,一些人的命运也悄然发生改变。
建明十六年春,幽州刺史李益之发来上书,言明凉国逍遥王慕容悫带着众集贤书院学子已经越过长城,接受过幽州军士的全面盘查后,正在向长安进发。
是日,群臣朝会,天还未亮,在太极殿外已然有众多官员,等待皇帝侍臣传唤,为首的四位身着华丽的紫色衣袍,袍上分别秀着仙鹤,锦鸡,孔雀,麒麟。
「今日皇上传唤我等,莫不是有急事商量,我大昌国近年安常处顺,没见些不祥之兆啊。李丞相,两位国公有何耳闻啊?」
身着仙鹤紫袍的年迈官员抚着须道。
「韦太傅,莫不记得再过几日就是与凉国整整建交十六年了,我听闻今年凉国派遣了使者过来共讨发展之计,只是不知是谁而来啊。」
李丞相回道。
韦太傅听完眉角不由地一扬,后说道:「凉国不过是北方一蛮狄,懂何发展,此次出使我看也不过是寻求我大昌的治国安民之道,再者就是以通商的噱头攫取我昌国珍奇稀物,有何惧哉!」
说完便有一面貌俊伟,棱角分明之人反驳:「太傅此言差矣,凉国虽不如我大昌幅员辽阔,但也算得上雄踞北方,慕容春极一代雄主,打造的凉国铁骑闻名天下,当年如不是李丞相力挽狂澜,后果犹未可知。倘若不常年征战,凉国国力大衰,才迫不得已与我大昌签订停战协议,但如今其主力尚在,军事实力尚不明确,以后实乃我大昌一心腹之患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