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名叫“清凉”似乎没讲儿,为什么偏偏在这里烧造旷世之绝品汝窑?个中必有蹊跷。古人烧窑讲究三大要素:土、柴、水。别看现在这里净闹水荒,老百姓差不多家家都得挖水窖,据说这古窑址就是挖水窖才挖出来的,宋代这里可不缺水,那清凉寺似乎该叫青龙寺才对。庞万net那时候寻思这儿的人长期以来说话有那么点儿含混,是不是“凉”、“龙”不分?于是以讹传讹?后来庞万net在唐诗里看到一王维写的夜过青龙寺,大概说的就是这个地界儿,感觉应该说是清凉寺还是比较靠谱一点。
再说这宝丰为什么叫宝丰,这个‘宝’是打哪来的呢,就是说的这个地界以前产玛瑙,史书清波杂志上说:“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就是这句话,给汝窑的制作工艺平添了神秘色彩,害得后来有不少假行家,逮着“汝窑”就捏着个三十倍的放大镜瞪着眼睛看,边看边喊:“妈呀快瞧,这气泡上个个都顶着小红点儿,那可是玛瑙呀!真品没跑儿!”这纯粹就是瞎他妈咋呼?玛瑙这玩意不过就是氧化硅而已,在瓷釉里的作用跟石英类似,不值钱。汝窑真正的一抹“天青”和那股子ru浊恬静的神秘感,是当年的窑工们费尽心机、恰到好处地掌握了烧造温度以及其他的化学变化造就的。古人是在用自己的灵魂去烧造汝窑,这才是千金难求的,庞万net那时候迷得也就是这股子“天青”和ru浊恬静。
刚下车的时候这天下着蒙蒙的小雨,这情景和别人捡漏时候的场景差不多,都是在一个不怎么好的天气里面,然后去某家借宿,然后神奇的现,一个元青花的大罐被人拿去腌咸菜去了,一张口,百儿八十块钱到手,然后回去再一转手,转上个十几万倍,故事倒是一模一样的故事,可这事真就不是那么回事。
庞万net刚下车就被眼前的东西吓住了,这哪里是什么窑址,这就是植树造林的好地界,村头坡尾,只要是个立脚的地方都是大坑,要是种树的话,还真就不用刨坑了。
和庞万net一起去的还有一个河南的朋友,庞万net当时就纳了闷了,问那朋友,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这政fu有什么要求,让种果树还是干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