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在萧琰心底,有资格坐上储君之位的,由始至终都只有嫡子一人。此前之所以放任其余几子并其支持者上窜下跳,无非是想藉此引开有心人对次子的关注,并试探朝中诸臣的心态和立场而已。
当然,他怎么算计是一回事;被算计的人肯不肯认命又是另一回事──就因为那份「不甘」,单单隆兴十六年,朝中便先后出了楼孟允暗害太子和梁王图谋叛乱等两件大案,连已出宫建府的皇长子萧宇都因此落得了夺爵圈禁的下场、牵连涉案的官员更是难以计数。若非萧琰萧宸父子二人配合处置得宜,又有自投罗网的北雁国主贺兰玉楼在前顶着,大昭便不至于元气大伤,怕也要为此伤筋动骨一番了。
不论如何,经过隆兴十六年的连番波折,萧琰成功肃清了隐患、萧宸也以太子的身分在朝堂上站稳了脚跟;加之刚被狠敲过一笔的北雁无力南侵,这才有了其后两年间堪称平静的时光。
──尽管这所谓的「平静」,也是相对而言罢了。
不说其他,单单太子的婚事一项,就已在朝堂上闹出不少风波了。
萧琰近年几乎绝迹于后宫,萧宇、萧宸、萧宜等三名皇子又到了适婚的年纪,那些家中养着适龄女子、有心想攀龙附凤的,自然不会再傻呼呼地将人往宫里送,而是将目标转往了几名皇子身上。
萧宇如今已遭夺爵圈禁,身边又早有侍妾,即使帝王并未在用度上苛待长子,一般人也是绝不会将女儿往这等不见天日的「坑」里送的。至于年前才刚出宫建府、如今已满十六的永安郡王萧宜,单看封地封号就知道是一辈子的「闲王」命,对那些没太大野心,只想提高身家地位、过过富贵日子的倒是良配;可若是在政治上有所抱负、想藉外戚身分谋取权位,那么眼下唯一、也是最好的选择,便非太子莫属了。
萧宸是元后所出、名正言顺的中宫嫡子,又自小深得圣人爱宠,只要不行差踏错,日后继位为帝便是板上钉钉的事;何况他早就由圣人处得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