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不清。
或许是生怕自己给出的证据不足以保住独子的性命,吴秀柊搜索枯肠、苦思半日后,又说他觉得「主子」必定是当朝几位王爷中的一个,且十有八九便是背后有陆氏作为倚仗的楚王萧瑜;却忘了他昔年与「主子」结识发家时,作为先帝么子的萧瑜才不过是个十三、四岁的半大少年,与他原先描述中那个「器宇轩昂的青年」根本兜不上边。
见此人口中确实挖不出更多料了,负责审案的潜龙卫也不再同吴秀柊掰扯,将口供和一应物证整理妥当后逕行上交予主持此事的萧宸定夺。
换做半个多月前,年轻的太子若遇有什么疑问难断之处,第一个找的无疑便是身为太子少傅、有辅佐之责的沉燮。可如今帝王驾临瑶州,父子二人又已解了心结,萧宸自也没有捨近求远、特意让人将正忙着与贺兰玉楼周旋的沉燮找来的道理。所以这天夜里,用完晚膳后,少年直接便同帝王提出了自个儿心底的疑问,并将那叠厚厚的证供充作参考一同交给了父皇。
「经过这次的事儿,儿臣先前留意的那几拨嫌疑人均已顺利落网,也掌握到了足以将他们定罪论处的证据;单就春汛一案上,也算是有了个合适的收场……但在幕后之人的追查上,不论是吴秀柊、佘世昌还是纪恩平,都没能提供足以确定其身分的证据。儿臣苦思半日,还是没能找到足以突破困境的切入点,所以……」
任由父皇在接过证据的同时一个使力由后将他圈揽入怀,萧宸有些困扰地叙述着自个儿目前遭遇到的难题,却不知此刻亲密无间的氛围与身后父皇令人心安的怀抱、让他出口的字字句句全都带上了几分不自觉的撒娇意味。
萧琰对爱儿的依赖眷恋自来最是享受,即便有所觉察,也不会煞风景地主动提醒爱儿。故当下也只安抚地道了声「莫急」,随即便就着眼下的姿势低头翻阅起次子带回的证供。
──萧宸毕竟经验未足,在检视口供、物证时大多将心思放在了内容的陈述上,却忽略了文字以外的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