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兵更需要钱;尤其是高如松这种拥兵自重的,更需得花大力气收买手下的将领,才能让底下的人心甘情愿地跟着他。而高如松来钱的方式基本有二,一是以「北雁袭边」为由向朝廷索要大笔军费;二则是暗中同北雁走私互市、再派人到南方销货买粮。
可这两种做法却都有着相当大的风险。
如果朝廷手里没有一支让他甚为忌惮的卫平军、又或在位的仍是那位懦弱无能的德宗皇帝,这样做自然没什么大问题;但萧琰是个强势的君王,虽然为了让百姓休养生息而暂时选择了妥协,却不会容许他予取予求──如果容忍镇北军所带来的损失犹胜于兴兵将其剿灭,这位被称为中兴之主的年轻皇帝哪还有继续妥协的道理?而这,无疑是高如松无论如何都不愿见着的。
在不触及帝王底线的情况下行事,结果就是他虽仍掌控着镇北军,却无法如所期盼的那般日益壮大、直至能与朝廷抗衡……尤其萧琰对边军捞钱、筹粮的方式十分熟悉,有的是办法从各方面卡他、压制他。而结果,便是高如松过得一日闷上一日,心中也不免生出了「还不如奋力一试、兴许真能拿命搏个前程」的念头。
可便在他有所动作之前,京中却传来消息,道是萧琰欲迎崇华入宫、还将予其贵妃之位……饶是高如松清楚萧琰这么做一方面是收买人心、一方面也是将崇华当成了人质,可妹妹入宫为妃一事所隐蕴的可能性,却让他终究还是选择了同意。
毕竟,他就算拿命一搏,前程如何还未可知;就算真能挡住朝廷的镇压,顶多也就是继续当个土皇帝而已。但崇华入宫,只要能生出皇子来,便有了即位的可能性……到那个时候,只要他把握得宜,岂不连整个大昭都能落入手中?
高如松并非不清楚萧琰对他的防备,但这个饵实在太香,由不得他不上勾。所以宫中终究多了个高贵妃;而原先时有躁乱的镇北军,也因此安分了不少,让萧琰得以将心思放在如何蓄养民力、整顿朝纲上,让百姓能够休养生息、一应秩序和经济也能逐渐恢復。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