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他们两个从小在同一个村里长大,林怡和她弟弟同岁,生在相似的文化土壤里,他们的遭遇也大同小异。
秦思豫考上大学那年,弟弟初中毕业,没有考上县城里唯二的两所公立高中,父母没办法,只能送他去读昂贵的私立高中,将近4万块钱的借读费,出了这钱自然没有多余的金钱支持她去圆大学梦。
现在想起当初,只觉得每一步都是万幸,这些年在网络上看见为阻止女儿上大学偷着改志愿撕毁录取通知书的新闻也很多,当时,她在外面打暑假工,父母把她叫回家,丝毫没有委婉,表示让她放弃上大学出去打工供弟弟读书,也许他们把这样的行为当作理所当然,因为这在农村太过常见,没有想过秦思豫会拒绝会不愿意,所以没有做出一些诸如网络上那些更为疯魔的行为。
她那时也什么都不懂,只是在外面打工时,遇到一个暑假出来兼职的大学生姐姐,知晓自己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偶尔在聊天里表示出了是否要坚持去读大学这样的犹豫,被对方告知学费可以申请助学贷款,上学以后也可以申请贫困生助学金等等她从来没有获取到的信息,那个姐姐非常坚定地告诉她,一定要上大学,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秦思豫当时的震撼非常大,但这一切也坚定了她要继续求学的想法,因而在父母说出那番话时,她想起那个大学生姐姐在她回家时对她的慎重交代,让她防着点父母。她庆幸自己虽然愚蠢但是听劝,当时只是沉默如同往常,陷在失落情绪里被父母当作默认同意了。
后来她用继续回去打工当理由逃出家里,去高中的学校拿到了自己的录取通知书,如约去大学报名,在辅导员的帮助下申请了贷款和奖学金,刚上大学的那半年,她在课余时间拼了命去兼职打工,省吃俭用攒下些钱,这些钱让父母在拆穿她谎言时交了上去,并跟他们承诺会继续兼职赚钱寄回家里,才换取父母没有去学校闹事让她能完全大学学业的四年缓冲时间。
她的这些经历每一步都写着艰难,但在村里那些女孩眼里,也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