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指有钱有势的人家。南北朝范晔《后汉书·皇甫规传》:“吏託报将之怨,子思復父之耻,载贄驰车,怀粮步走,交搆豪门。”
[2]从母:母亲的姐妹。《尔雅·释亲》:“母之姊妹为从母。”
衡阳公主出场在51章。
谋以陪葬【修】
夏五月辛巳。
从楚地、蜀地所来的尺牍被送入国都王宫, 天子李毓阅后震怒,而后诸郡皆将公文送入国都。
天子彻底愤怒,以致拔剑击柱。
自后无数公文下郡。
天子也于数日之中召见郑彧。
然始终无人知道尺牍所书内容是何。
国都生出如此异常, 天下渐生流言, 其中以京邑四周有突厥人为主,言及上扬郡、江都郡、庐江郡、陈郡皆已危殆。
豪门士族在闻听消息以后,为避免天下即将会发生的祸乱,开始收拾筐箧,欲效仿先祖北渡之举, 再次南渡江东,但车马尚未出家门, 迅速被北军以谋反罪为由围守。
而庶民不受教育,于是都以士族的动作来判断局势,天下士族又以国都为轨范,倘若此时在这些士族巨室乘车马离开国都, 庶民见士族有异,必然造成天下动荡。
天下众人会因此战战兢兢,动乱也将从此开始。
但以此手段强迫, 又让士族认定天下形势果真已经危急, 身在国都之中的士族子弟,以裴敬搏为首开始逼天子李毓。
若国君无能, 难以抵御突厥,就让他们衣冠南渡。
李毓为使士族安心, 迅速遣黄门侍郎躬身前去城郭之外寻找已经不问政事的王宣。
郁夷王氏以清谈为好, 他在士族中声望日重, 能所言一二。
在黄门侍郎离都的翌日, 丹阳郡的公文被送至含元殿, 公文所书之内容与从前上扬郡相类,惟有一点。
丹阳郡太守发觉突厥此次异动与李乙有关。
李毓闻之暴怒,因为丹阳郡是距国都兰台宫方向最近的郡县,于是他迅速召见舅父郑彧来含元殿商量谋策。
已经知命之年的郑彧承帝恩,乘车到含元殿殿基前,然后走上百级石阶,在殿外用佩巾拭汗以后,走进殿内,遥向明台之人行礼:“臣郑彧拜见陛下。”
李毓不悦看去一眼,将愤怒隐在语气之中,高声质问:“大郎与七郎两人为何还未找不到李乙的踪迹?”
郑彧拱手在身前,遵臣子之道:“他们已经以江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