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至于跃迁轨道时所放出来的光,科学家认为是由电子在高能量轨道跳到低能量轨道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转化而成的光。
徐承恩认为,如此只是用了三次元时空的观念来解读这现象,或许眼光狭窄了。如果用不同的角度来詮释这个现象,可能推出来的假设就不一样了。
藉由理论和数学的推测,以及高科技的观察,每个原子都有不同数量的电子,每个电子都有它自己的轨道,如果我们假设电子们也始终都是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着,并没有「跳轨」。只不过,因为物质会留存久远,所以每一个原子会持续经歷很长的时空。但生存在三次元的人类在每个时空点上,却只能观察到当时在某条轨道上运行的那个电子。进到下个时空点,刚才那个电子我们就观察不到了,我们又只能观察到另一个轨道上在运行的另一个电子,依次类推。
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我们生存在长、宽、高构成的三维空间中,虽然我们知道另外还有一个维度叫「时间」。但我们人类能看得到的只是当下时空发生的事情,没办法看得到之前、之后,甚至于所有时空发生的事情。
而电子或许可以来回穿越在高高低低的次元中,可是电子在三维空间的三次元中会受到时间的限制,在每一个时空点上,观察原子周围的电子时,就只能看到单一电子瞬间的样态,而看不到其他的电子,这也就成了「跃迁」现象。
但是如果把时间加入成四次元结构的话,情况就不一样了,在四次元中所有时空的事情全部都已经发生,只要你想,就可以任意进出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某个时空点。而在四次元中观察到的原子,则是被它全部的电子围绕着,而且不停地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着。
(图二)
所以,一个原子上的每个电子应该都在自己的轨道上持续运行的,只是不停地穿越在不同的时空次元之中。而且,每衝过一个时空次元,就会带出些微的能量,其中有些能量以光能显示出来,有些能量却补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