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四、五片竹片和较细的竹枝绑成一面长形的竹排,插在泥地上,从地基的边缘开始,筑起了一排十二个长、宽各约十米,高约30厘米的方格。每个方格安排十五个人,一次五个人进入方格内,面对同一方向,各自间隔两米排成一排,自右向左一起夯实泥土,每隔一段时间就换上另五个人,分三班操作。
如此一来,劳动时互相不会干扰到;操作的人夯一休二,在方格子里的人都是用全力夯筑着,所以速度加快;大家互相有个比较,进度也比较接近;小块小块的连接,紧实度也高。很快地,夯筑的土台就见到由小块连成一条带,由带连成了面,大家进度一致了,质量也就提高了。
太阳下山收工的时候,第一梯次的十二个方格都已夯了两层泥土,约20厘米上下。大家对这种工法都觉得很满意,对徐承恩更是信赖、敬重了。
梦醒之后,徐承恩非常累,对晚上做的梦还歷歷在目,却兴奋不已。因为他发现自己带着这件「良渚玉璜」,虽然做的仍然是良渚时代的「古梦」,但是非常真实,丝毫没有力不从心、朦胧虚幻的感觉。
最重要的,他可以在梦中思考,还可以自主无碍地控制着自己的行为举止,对梦境中的其他人沟通如何改善工程技术,或下达各项指示。感觉上实在很不像是做梦,反而像自己就是生活在5000年前的良渚先民。
只不过,梦醒后的徐承恩,心中一直縈绕着个困扰。五千年前的良渚先民,当然不会自称为「良渚人」,那他们是甚么民族?中国的歷史上有留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