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卷曲的长羽纹左右各三枝来表现;其他身躯和颈部,都是用像鱼鳞纹一样的半圆形短羽纹来表现。充份地展现战国后期到西汉初期器物上的纹饰特色,那种灵动、高超的视觉张力处理手法。
(图三)
胡平说:「这两面墙上的浮雕,琢磨得非常精緻光滑,从这几个浮雕的纹饰上看来,应该是战国后期或西汉初期的纹饰。如果以地望和浮雕的纹饰风格来判断,这个洞窟是战国后期楚国王室所营造的可能性最大。」
叶向东问李超凡道:「超凡,你怎么看?」
李超凡看着浮雕的照片,嘟着嘴,缓缓地点着头,也初步同意胡平这个说法。
胡平接着说:「更重要的是东面墙。」
在东墙的左边墙面上,用战国时期楚国惯用的「圆笔纵势篆体」自上而下、自右而左凿刻了两行六个字,经安徽省文物局其他的专家审定,第一行是「復山资」,第二行为「敬保用」。
(图四)
而东墙的右侧,开了个高、宽均约二米一,深约五米七的第三段走道,只不过这次走道是平的,而且尽头堵了个石板门,也不确定门有多厚,敲击回音只觉得非常厚实。
在距离石门约半米处的走道墙上,左右各有一个十三厘米直径的铜质圆盘,上面涂满已经变质的黄蜡,在未得到许可前,考古队不敢把黄蜡揭掉。
胡平说:「初步判断,这二个铜圆盘可能就是石门的开关。」
胡平说到这,叶向东微笑着对着胡平点头,「嗯!你们处置得非常好!可是,这里面有不少东西得琢磨、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