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瞧、慢慢地拍照、做纪录。到了第六个石室,又是进口狭窄,里面反而高大宽敞,让我们对这石室就觉得特殊…。」胡平点出第一次进入石室,在进口拍的照片,以及进入石室后的几张照片给两位前辈看。
「咦!墙面好像满平整的?你们是怎么发现小石室走道口的?」李超凡指着屏幕上的照片提问。
「这几张照片看不出来。走道口就在石室进口对面那堵墙左方折进去的那面折墙上。当时打光的张左龄站在我的左手边,我是站在他的右侧照像,这角度是照不到走道口的。进了第六石室门口,必须往左走十几步才看得到。」胡平边点着照片和石室平面手绘图,边指手划脚地补充说明。
(图一)
「后来是我们一直走到第六石室最里面,想拍个面向石室门口的角度,才看到那堵折墙左下角有小块崩落,崩落处形成一个约莫三十五厘米高、十八厘米底的三角形小洞。引起我注意的原因,是有些沙石掉了出来,虽然地上有千百年来的风化迂泥,可漏出来的沙石与环境有着明显的不同,应该是新近的崩塌。」胡平又点出两张照片。
「我们用电筒,朝石块崩落后的洞里一照,里面还有更多的沙子跟石块,根本不是原本的岩石,我们就觉得这堵折墙后面大有文章。」
「轻敲折墙的时候,里面有回音,又看到有些石屑从折墙的四週崩洒下来,约莫现出一堵高两米一、宽一米四的门面出来。」
「当时,我们立马停止探勘,加强了折墙的一些照片,……老师看,就是这三张……。然后,我们把漏出来的沙石想办法塞了回去,再把折墙左下角崩下来的石块挡了回去,反正就是尽量恢復原状,不让其他的人也发现这墙后面有名堂。」
胡平想了想,又说,「第二天,我们还故意再探勘了其他的洞窟,才回到省文物局,赶忙报告此事。之后的事,都在报告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