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这是一段极其重要,却被漠视的中国古代史。
中国的「战国」时期实际上发生了两次,分别在秦始皇称帝之前,以及在秦始皇过世之后。而这中国的第二次「战国」时期,一直持续到西元前206年十月,秦王嬴婴降于率先攻抵咸阳的刘邦大军为止,仅短短二年。
汉朝肇始之前的歷史,后人往往只注意到项羽和刘邦的楚汉相争,却忽略了之前那二年的第二次战国时代。
但是,这第二次的战国时代,却是波澜壮阔的两年,也是改变中国命运的两年。这二年光是城市、战略地点的攻守大型战役就超过数十次。有些重要地点不断地被双方重复攻克,多次易手,可知战况的惨烈,死伤之惨重。
最先领头起义的「张楚」国,虽然在西元前208年十二月,被秦将章邯攻破首都陈县,擒杀了陈胜,结束「张楚」国短短的六个月生命。但是,陈胜派出去的数路主力大军,以及在各地起义的英雄豪杰,却没有停下脚步,主将战死,副将顶上继续抗秦。
原本战国关东六雄虽然陆续復国,但朝政重建费时耗力,武装斗争与经济的实力着实有限。然而,抗秦联盟对于前一次战国末期各国各行其是,终被秦国各个击破之事尚且记忆犹新,故此时非常的团结,只要一处告急,抗秦联盟各地的战力立即驰援。
但奇怪的是,怎么才两年的时间,大家还在鸡飞狗跳、首尾不得兼顾之际,就把强大的大秦帝国搞灭了?而且起事之师原本还只是一群赤贫的乌合之眾?
后代史家往往将大秦帝国的灭亡,归因于秦始皇的横徵暴敛,失了民心,所以才遭致人民群起抗争而灭国。可是抗争、作乱和战争的层次是截然不同的,大家应该知道,抗争、作乱是一时的,只要匡正了民心不平之肇因,不稍时日,即可枚平。但战争所涉及之层面极广,时势是否已迫使大量的安居人民愿意离开家小,拋头颅洒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