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与信任。在这场即将到来的战斗中,吕大器最看重的便是刘肇基与李士元。刘肇基,辽东将门之后,世袭指挥佥事,战功赫赫,手下虽只有千余人,却皆是精锐之师。
刘肇基看着吕大器,拱手坚定地说道:“吕大人放心,刘某此战定当身先士卒,撤退时则留在最后,若有违抗,请大人按军法处置。”他的声音铿锵有力,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决。
吕大器满意地点点头,目光又转向李士元。李士元毫不犹豫地回应道:“大人有令,末将必定遵从。”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对吕大器的敬仰与忠诚。
得到四人的承诺后,吕大器微微一笑,那笑容中蕴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深意。他走到桌案前,取出四张纸,分别放在众人面前。那纸上,密密麻麻地写着军令状的内容,字字沉重,句句如铁。
“这是什么?”四人拿起纸张,借着烛光仔细查看,脸上的表情各异。
朱国弼先是皱眉,然后咬牙,最后把纸往桌上一拍,看着吕大器愤怒地说道:“吕大人,这是什么意思?”他的声音中充满了不满与质疑。
吕大器笑着反问:“有什么不妥吗?”他的笑容依旧温文尔雅,却透着一股不容抗拒的威严。
“哪有战前就要签军令状的道理?”朱国弼的声音中充满了不满与愤慨。
吕大器依旧微笑着解释道:“我并没有强迫朱大人签啊。大人可以拒绝签字,然后率军返回淮安,这场战斗的胜负,就与大人无关了。”他的声音平和而坚定,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朱国弼面对吕大器要求的军令状,表现出警惕与不安,拒绝签字。刘孔昭亦拒绝签署。刘肇基和李士元则毫不犹豫地签下了名字。刘孔昭发现军令状内容不同,刘肇基解释因职责不同。吕大器给予众人考虑时间,强调军令状的重要性,并透露已有多人签署。朱国弼和刘孔昭内心挣扎,最终刘孔昭妥协签字,朱国弼则拒绝,决定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3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