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而吃苦,也是一种幸福、是一个机会,并非必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透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可是,退一步想,上到大学又如何?现在的大学生愈来愈不值钱——是的,商品化,没有什么不是一件有价的商品,包括人在内。每个人的出身、学歷、学位,都意味着他的价格。有所谓的「稀少性」——简单来说就是物以罕为贵,大部份物品愈稀少,其价值就愈高。
在以往的年代,不要说是大学生了,就连中七生也很少,所以中七生在社会已很吃香。可现今,随街找个年轻人问问,不是中七生就是大学生,这两个身份不再罕有,因而贱价了。即便是大学生也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还要看你读哪间大学、出自哪个系、拿过什么奖项……既然大学学位不能再保障一个人的前途,那读大学还有意义吗?
有的,去追求真理——可是世上有所谓的真理吗?
林春甩甩头,把这些与考试无关的东西暂且搁到一旁去。考alevel,可以说很简单也可以说是很难。之所以说简单,是指一个学生只需要将自己的一切掏空——你的价值观、理想、政治观、感情,然后把课本上的知识、答题技巧、歷代的markingscheme和答题approach都塞入脑袋,心无「杂念」,便能下笔如有神。无论是古代的科举或是现代的alevel,对学生的要求都是一致的。
服从。其实考试的目的不是确保学生的学习成果,而是透过这个系统,去教予学生——或者说年轻人——一些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的必要规则:服从上级的命令、识时务者为俊杰、copyandpaste、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能挑战权威,无论题目有多荒谬无聊、甚至于对你的现实生活全无意义,为了得到好成绩,你也要花相当时间去处理——不要问,只要做。
这不正是社会所期望的下一代吗?一部部高效率、性能佳的机器,不懂得批判、失了心、失了思考能力,因而不会过问权威,故此,只要在上位者养饱每个阶层,大家就安份守己,不屑于为弱势社群出声。被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