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自己是住屋邨的,也就是公屋,是政府大批建筑、供草根阶层申请的房屋。他家大约才200呎左右,房间也没有一个,算是现代的家徒四壁,不过林春对于贫穷习以为常,他就好似一颗蚕豆,种蚕豆时,只需将豆放在一块浸满水的棉花,过几天,只要有阳光、空气,蚕豆就自然能够发芽,粗生粗养。所以只需要有基本的物质,林春就能生存下去。
当他这天到了陈秋的家,才知道生活原来真的可以这么奢侈——不,应该说,他早就知道这个事实,但想不到自己身边居然有一个这么奢侈的人活着,而这个人不久前才跟过他去跳楼,虽然最后也没有跳下去。
这样吧,我们称林春和陈秋所居住的地方为t市,就在新界区。香港分了三大区:新界、九龙和港岛区。港岛区算是最早开发、也最早繁荣的地区,在很久之前,1840年代香港初开埠,那时港英政府(也就是统治香港九十九年的英国政府)初开发了港岛的一些区域,就是那「四环」(地方名,是中环、上环、下环和西环),所以港岛区至今仍有不少具有英式风情的建筑,立法会大楼是其中一个例子。
而九龙,比港岛区繁荣得要迟一点。港岛区其实面积不大,而香港不过一弹丸之地,惨在地少人多,所以后来就开发了九龙区了。九龙区有不少旧区,有很多称之为「唐楼」的旧建筑,据说很有保育价值。
再到后一点,连九龙都不能满足人口需求,才陆续开发了新九龙区、填海,以及发展新界区,并在新界区开了十八个新市镇,总之简单而言就是将新界这块大土地划为十八个区域,而陈秋和林春他们住的t市,是其中一个早期开发的新市镇。
在此之前,新界区一直是农民和渔民的集中地,保留了很多原始的乡村风情,有人种菜、路上还有很多牛,当然这对于新一代新界人来说,已是不可想像的情景了。香港亦有所谓的「城乡差距」,住在港岛区的人,总认为新界区比较落后,陈秋的哥哥陈心上了全港数一数二的大学,居然有同系的人天真地问他:「你们新界那里是不是真的有牛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