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读物若想站住脚跟,必然要有强烈的风格,比如时尚杂志的奢华,少儿杂志的童趣,同样的,青春杂志也必然要有独特的青春气息,但是,我的趣味并不等同杂志的趣味,我们是一个团队,关于选题,我们会有自由的讨论会,民主的决策方案。”
“做主编会和你个人创作有冲突吗?”这个问题来自读者。
“可以肯定地回答你,他们绝不会有冲突,反而会互相促进,首先,我做杂志,要接触不同类型的稿件,这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种难得的体验,因为之前我阅读,必然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类别,现在则要放宽自己的视野,接触不同类型的文字,其次,做杂志会让我更直接一点接触到读者的讯息,这对一个写作者大有益处,最后就是,他们统属于文字工作,本是同源,即便有细微差别,也是可控的。”
伊水安的讲解用了将近四十分钟,那种娓娓道来的感觉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她作品的风格,定义似的陈述句,来自骨子里的自信,与世无争的出尘风范。
相比之下,韩朔反而显得有些拘谨甚至害羞,与他文章的犀利风格有所差异,不过他在讲述杂志的创办过程时,偶尔展露出来幽默感,还是让人能捕捉到一些书中的影子。
“因为我平时胡说八道的太多,名字几乎成了敏感词,所以,最初我们决定做杂志的时候,为了省去一些麻烦,曾想过一起化名,我当时的代号是尺甘民,表示自己要做一个心中有道德标尺,甘于奉献的好民众,而且,这个名字倒过来读的话,会有意外惊喜,后来发现我们实在是太天真了,我们以为我们瞒过了天下人,结果发现我们只是瞒过了我们自己。”
“所以,我们最后还是决定以真实面目粉墨登场,我们前后准备了将近两三个月的时间,包括选稿,包括杂志封面风格,插图,广告合作等等,现在,第一期杂志已经在印刷厂,不出意外的话,儿童节的时候,它们将会与大家见面。”
“杂志的名字呢?”现场几乎同时响起十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